我們活在資訊過載的年代
現今是資訊爆炸的時代,你是否常常感到焦慮,不知所措,擔心落後於最新知識,很 FOMO?
你很努力,購買許多書籍,但卻沒有時間閱讀,或閱讀後無法應用所學到的,逐漸遺忘。
你追蹤了許多具有指標性的人物、論壇、社群、粉絲頁、Youtube、Podcasts等等資訊來源,每天這些資訊來源如洪水般地灌入龐大的資訊,你根本無法消化,即使跟上最新知識潮流,卻仍往往一無所獲。
然後,你想到了一個辦法,就是記筆記。但這件事卻依然成為你的困擾。你發現自己雖然記了很多筆記,但常常需要使用時找不到,或花費太多時間整理筆記,最後卻無法有效運用。
找不到筆記的窘境
近年來,數位筆記軟體不斷地推陳出新,能夠讓我們更輕鬆地記錄和管理資訊。不過即使我們使用了數位筆記,仍然常常無法找到我們所需要的資訊,因為我們忘記了當初使用的關鍵字。此外,在做筆記時,我們也常常為了選擇適當的關鍵字而耗費大量心力,最後放棄了做筆記這件事!
所以許多人並不太做筆記,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做沒有實際效益。紙本筆記也很難事後搜尋,常常會記得自己寫過相關筆記,但卻不清楚寫在哪一頁,甚至不知道是哪一本筆記本。
C.O.D.E 資料處理系統
這本書「打造第二大腦」(Building A Second Brain) 解決了我長期以來的筆記問題。
Tiago Forte 提出了一個新的資訊處理系統,簡稱為 C.O.D.E。這個系統能夠協助你減少資訊處理時的阻力,增加有用資訊的可見度,並幫助你實現自己的夢想,過自己想要的生活,成為想成為的人!
真有這麼誇張?接下來我會簡單說明 C.O.D.E. 的意思。
C:Capture(捕捉)
收集有價值的資訊來源,例如書籍、網路文章、YouTube、Podcasts、課程、講座等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要記錄什麼資訊才是關鍵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- 有啟發到你的內容
- 對你有用的資訊
- 跟你自己的觀念相抵觸,但很有用的內容
- 自己很棒的個人經驗或想法
O:Organize(組織)
把前面捕捉到資訊按照 P.A.R.A 分類,P.A.R.A 是本書另一個重要主題,將在後面進行介紹。
D:Distill(萃取)
萃取的要點在於從記錄中抽取重要精華的知識。書中介紹了一種萃取精華的方法:累進式摘要法。該方法包含四個步驟:
- 標記:我們在 Capture(捕捉) 這個階段,就會利用標記的方式,把重點記錄下來。
- 粗體:在這些標記起來的內容上,把重點改成粗體,可能是一個句子,也可能是一個段落。
- 高亮:在這些標記為粗體的重點,再把重中之重高亮起來(類似用螢光筆畫起來),可能是專有名詞、關鍵字。
- 闡述:用自己的話重新闡述一次,加深自己的印象,未來也能直接利用這段文字來做產出。
在萃取的過程中,不用在每個階段都執行操作,這樣太繁瑣了。只要根據資訊的重要性來決定需要達到哪個階段。
人類辨識圖像比閱讀文本更省力,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在未來輕鬆快速地回想重點,無需過多耗費精力。
E:Express(發表)
分享知識是最佳的學習方式!若想更進一步充實自己,把知識內化,非常建議大方分享所知所學,Teach Everything You Know!
創作能帶來快樂,完成自己的作品內心會感到滿足,這種快樂勝過消費所帶來的快感。
P.A.R.A 資訊組織心法
P.A.R.A 是我們在 Organize (組織) 的階段使用的資料整理方法。
過去,我們通常會先按照某個分類將資料歸納,例如將有關數學的筆記歸類為數學,將某本書的心得歸入該書。然而,P.A.R.A 則是從目的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去考慮進行分類。
P:Project(專案)
這項是 P.A.R.A 分類系統中最關鍵的部分,用來儲存目前正在進行的專案,專案會有清晰的目標、時程和完成標準。
我們常會忽略優先處理的事項,而被次要的事情耽誤時間,導致重要的事情被忽略。
在這個專案資料夾中,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重要的專案,並且它也包含了所有必要的資訊,讓你明確地了解現在需要專注的事項。
A:Area(領域)
Area 的特性和 Project 有些相似之處,區別在於這些事情並沒有明確的執行時間、完成日期或具體的完成指標。但這些事情對你來說仍然非常重要,例如健康、財務、家庭等等。
在 Area,雖然這些事項並非緊急,但對你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。這裡所存放的資訊都是你邁向更美好人生所需的知識。
R:Resource(資源)
Resource 是一個儲存你感興趣主題、待使用資訊,以及重複利用資訊的分類。
一旦這裡的知識庫變得更加充實,你可以隨時將其移動到專案或領域中。
A:Archive(封存)
如果非涉及上述目的的相關資訊,建議直接封存,例如已經完成且不再使用之專案,或者是不再感興趣的主題等等。
你隨時可以在這裡找到不再使用的資訊,如果需要時可以根據目的性將其放置在相應的資料夾內。
一開始你可能會感到困擾,不知道該將這些資料放在哪個資料夾中。不必擔心!因為這些知識的目的會隨著時間而改變,因此要放在哪裡並沒有標準答案。你可以隨時將這些資訊移動到適當的位置,透過搜尋功就能輕鬆找到所需要的筆記,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需要的資訊。
在我開始轉換為 P.A.R.A 架構的初期,我經常會將之前的筆記全部直接無腦放到 Archive 中。當我需要使用這些筆記時,我就會將它們放到其他相對應的位置上。如果一直煩惱筆記該放在哪一個位置會耗費太多心力,建議一開始直接靠直覺存放就好,不知道的就全部放 Archive!
「打造第二大腦」數位工具分享
最後,我想分享一下我使用哪些工具軟體來實現 C.O.D.E & P.A.R.A 架構。
Capture
我使用 Readwise Reader 來閱讀網路文章和電子報,這個工具能夠幫我快速捕捉我感興趣的句子,而且還會自動同步到我的筆記軟體 Roam Research,非常方便!使用 Readwise Reader 讓我能更有效率地整理我閱讀過的文章和知識,更輕鬆地回顧它們。
我也使用 Kindle 來閱讀電子書,而且 Kindle 還能讓我在書中畫線。一樣透過 Readwise,我可以輕鬆把畫線標注的地方自動同步到筆記軟體上,非常方便!
對於那些突然閃現的想法,我通常會立刻記錄在 Drafts 或 iPhone 備忘錄中,等有空的時候再到電腦上進行整理。
Orgazine、Distill、Express
這裡我完全使用 Roam Research 來操作。
P.A.R.A
P.A.R.A 的目的性分類法,幫助我帶來了許多效率。透過這個架構,我能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資訊,也清楚知道該將注意力集中在哪個區域。除了在 Roam Research 使用這個筆記架構外,我也應用到檔案總管、照片、書籤(網址)等幾乎所有的數位檔案上,讓我所有數位資訊能夠管理的更好。
使用 P.A.R.A 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保持數位工作環境的整潔。專注於 Project 可以避免你一直看到其他無關的資料,進而保持你的注意力集中。
「打造第二大腦」這本書不僅分享了如何有效地處理資訊,我認為更提供了能夠改變人生的方法!這些方法能夠幫助你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方向,避免被其他不相關的資訊所干擾。對於身處在這個數位資訊時代的人來說,這本書是必讀的好書!